“ CVC要做精准VC,深扎产业打造生态版图。”
2021年,国家提出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速发展的指导方针,如何推动创新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成为实现小康社会后的又一奋斗目标。CVC,作为大企业助力创新的资本力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使中小企业在资本和技术的加持下高速发展。
为深入探讨CVC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促进产业合作,由企业创投联盟、创业邦、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2021中国企业战略投资峰会暨金鸡湖聚合大会于12月8日在江苏省开幕。
在巅峰对话环节,海尔资本创始合伙人、CEO蔡政元与在座嘉宾围绕“CVC如何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展开了精彩讨论。
“专精特新”上市企业背后,
为什么没有太多VC身影?
蔡政元:第一,“专精特新”企业多深扎在各自的产业生态中,大多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有些生态的整体容量规模并不是太大,这直接导致了企业产值或企业规模不大。第二,一些“专精特新”企业所在产业的生态演变或发展是有固定规律的,不是很快,也不具备爆发性。以往VC大多专注于具有爆发性的企业,从而忽视了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关注。
随着大家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关注,在挖掘、培育、投资等方面会逐渐形成趋势。这在响应国家号召和政策的同时,也催生了非常多的机会。
对于我们来说,海尔资本秉承了集团多年的创业创新基因,同时,又是产业投资者,所以在项目筛选时,尤其看重被投企业的创新属性和差异化竞争力。除此之外,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与我们自身产业的协同性。
我们的理念,是通过资本的纽带作用,积极投资产业、布局产业、链接产业、整合产业,积蓄重构产业生态的力量,在产业端、资本端、生态端形成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刚才我提到的,专精特新项目大多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很有可能成为我们整个生态版图的一块重要拼图,补齐我们产业的短板,也有可能填补我们两个产业板块中的断点,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痛点。
北交所的创立,
对投资机构有何影响?
蔡政元:北交所确实给了专精特新类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环境和增长空间,同时推动完善了资本成熟和退出的环节。北交所上市企业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中小型企业,或者说VC轮企业只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部分,我们仍是以布局成熟期的项目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看早期项目。
从我们成立到现在,都是在挖掘生态当中的高成长企业。我们系统内的产业生态涉及22个行业,几百个子领域,诞生了非常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在系统外的产业投资中,我们也涉及的非常广阔。
而我们追求的是链接产业,重构产业,构建产业生态。在选择企业时,我们会着重考虑产业协同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判断,CVC做的是精准VC,不是撒种子、布赛道的纯财务性诉求。
现在我们在青岛、厦门、武汉等多个地区落地了这种政府、产业、项目、基金、投资共赢的生态样板,也在积极的与苏州政府进行接触,希望在其他地区落地这种投资生态,希望通过我们的布局、链接、重构,挖掘更多的专精特新项目,进一步的促进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
声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本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