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中国可穿戴产业推进联盟官方网站!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双碳”对很多产业都是机遇
腾讯网 | 来源:腾讯网 浏览次数:1233 发布时间:2022年3月16日
摘要: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近日通过线上方式举行,并通过国内十多个线上直播平台对公众开放,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00万人次。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近日通过线上方式举行,并通过国内十多个线上直播平台对公众开放,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00万人次。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在发言中表示,“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背后的原因是,过去的传统发展方式遇到了不可持续的危机,中国经济必须实行绿色转型。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福祉。新发展理念、美好生活概念的提出,以及人民福祉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实质是回归发展的根本目的。相应地,满足美好生活的发展内容就会发生变化,与之相应的资源概念也会变化。由于不同资源的技术特性不一样,相应的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体制机制都会不同。“双碳”目标会促进经济增长,对很多产业来说,”双碳“都是一次机遇。

一旦这种绿色转型发生,环境和发展之间就有可能成为相互促进的关系。举个例子,在传统的汽油车和加油站的经济结构下,如果减少排放,就要减少化石能源,经济就会收缩。但是,在新的电动车和充电桩结构下,减排就会加速推动电动车和充电桩的发展,大量新的分工链条就会出现。这样,减排就有可能驱动经济从一个旧的结构向更有竞争力的新结构跳跃,带来整个发展范式的变化。因此,在不同的发展模式下,“双碳”目标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双碳”,认识也会不一样。

张永生表示,同“双碳”相关的新经济,比如电动车、新能源,在中国都出现井喷式增长,说明“双碳”信号发出以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预期,而这种预期往往会自我实现。汽车的例子,就完美地诠释了应该如何看待“双碳”目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汽车销售总量下降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逆势上涨,2021年1-11月份产销300万辆,全年销量约为2020年的3倍。从汽车的例子可以看出,走传统汽车发展道路,需求会越来越小;走新能源汽车道路,需求会越来越大。但是,如果站在传统汽车角度,就会觉得“双碳”影响经济发展。实际上,在新能源、智能电动车等领域,中国在世界上居于第一方阵,甚至还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双碳”是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和换道超车的重大战略机遇。另一方面,增长实际是要从过去基于物质资源的增长模式,转变到更多基于无形资源投入的增长模式,比如知识、文化、环境、体验、个性化消费、技术等。这些无形资源投入的边际成本很低甚至为零。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要有所谓的递增报酬,即一个单位的投入带来超过一个单位的产出。如果经济增长从过去高度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转变到更多依赖上述无形资源的投入,则就会出现新的递增报酬现象。因此,绿色转型会提高而不是降低所谓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是,这个过程根本上取决于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的转变。

声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本链接.

联系我们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2018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5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