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消
返回

福建省大学生人工智能行业分析与实践大赛落幕

川观新闻·2021年11月30日 739

东南网11月29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11月29日,2021年“百度智能云杯”福建省大学生人工智能行业分析与实践大赛在闽江学院落下帷幕。大赛由福建省教育厅指导,由福建省人工智能科教学会主办,闽江学院承办。

赛项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背景,立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向院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将产业技术发展趋势、需求与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律有机结合,体现行业特色和产教协同发展、协同育人的理念。百度云智教育参与并制定大赛选题,大赛前期培训工作。大赛融入了百度智能云产品及平台,如:计算机视觉应用、EasyDL、数据标注平台、模型训练平台等。

高职组选手们为水果进行数据采集制作、建模、分析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高职组赛项共有22所学校,72支队伍参赛,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中典型应用场景设计竞赛任务,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的全栈流程进行训练和比赛。重点考察选手人工智能项目的分析设计、数据集处理、主流人工智能开发平台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及应用、python语言编程等知识与技能。

本次赛项以“直播带货,助农惠农”为主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的分类识别与统计。同学们面对形状不一的水果,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完成数据采集制作、模型训练、模型部署等技术技能点,围绕仓储统计与发货设计竞赛内容,实现农产品的分类管理与数量统计。参赛选手通过完成竞赛任务分析、实操任务一、实操任务二、实操任务三全部竞赛流程,最终模拟实现农产品分类识别与统计项目。

福建省人工智能科教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院长毛国君表示,当前福建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参赛积极性比较高,同学们现场的实操表现能力让评委们感到出乎意料。他说:“面对一定难度的赛题,选手们的表现如此出色,将来进入企业就业不在话下。”

本科组同学介绍人工智能作品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本科组赛事共有115支队伍,有20支队伍进入决赛,包含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闽江学院等多所本科高校。选手提交的作品,以“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为主,就人工智能在工业、农业(含林、渔业)、商业(含电子商务)、教育、城市(含交通)、安全等给出调研、设计、效益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鼓励借助国内先进人工智能平台或工具研发原型或者展示系统。

颁奖典礼 福州晚报记者叶诚 摄

经过激烈PK,最终福建师大、福州大学、集美大学参赛代表队夺得本科组一等奖;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夺得高职组一等奖。

福建省人工智能科教学会副会长、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院长于元隆在观看完本科组学生的作品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本科组比赛有三个特点:一是同学们以应用创新为核心目标,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文本处理等用在了实际行业场景中,体现了系统思维的训练;其次,大赛设置五分钟实物展示,考验了学生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能力;第三,本次比赛特别鼓励学生应用国内先进人工智能平台或工具。“这对于促进学生选择应用国产、自主、可控的软件具有一定导向作用。”他说。

记者获悉,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与实体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快速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不断扩大,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产业的发展更是催生了对人工智能人才更强大的需求。福建高校为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立足服务于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实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助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升级,为行业培养人工智能技术紧缺人才。

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叶灵出席颁奖仪式,他在讲话中指出,本次大赛对于增进大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了解及应用,促进福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具有积极意义。希望各高校和有关单位、部门,加强校企合作,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增进福建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对人工智能行业的认识及应用,为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地顺利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福建省人工智能科教学会会长吴向阳表示,学会将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开发更多有利于学校教育、学生发展的项目为广大教师学生服务。希望各参赛高校进一步总结大赛经验,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在提高人工智能教育质量方面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