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消
返回

积极融入双循环,外资企业加速跑

中国商务新闻网·2021年11月9日 743

  大江奔腾,万商云集,新发展格局带来潮涌商机。

  11月8日,外资企业融入双循环主题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论坛由商务部国际商报社主办,是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项重要配套活动。会上发布了由商务部国际商报社编写的《2021外资企业融入双循环实践案例》。

  本次论坛聚焦“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机遇”主题,围绕“新发展格局下,外资企业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等话题展开交流,充分诠释了外资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外资企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积极热情,展现了外资企业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好经验好做法,也进一步凸显了进博会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作用。商务部国际商报社社长、党委书记于晓在论坛上致欢迎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姜增伟,全国政协委员、外交部外事管理司原副司长、全国友协前副会长、中国欧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敬武,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邢厚媛,辉瑞副总裁、全球战略及业务发展亚洲负责人杨樱,3M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徐继伟,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多特瑞中国区总裁麦欧文,高通全球高级副总裁钱堃等嘉宾和企业代表出席主题论坛。

  于晓在致辞中表示,外资企业经过多年在华发展,不仅已经深度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而且具有联通内外的优势,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为促进内外循环对接和高质量互动的最重要主体之一,外资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推动,对于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于晓进一步表示,中国致力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稳健开放的中国大市场将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商机。外资企业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衔接点,在推动打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生产关系环节堵点,提供高端要素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产业体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将进一步凸显。

  于晓强调,解读好党和国家的政策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也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一种手段。新闻媒体也需要回答好如何适应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大课题。国际商报社肩负着围绕商务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服务改革开放大局,助力商务工作提质增效的重任。在推动外资企业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国际商报社未来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承担服务责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搭建起政府与外资企业的沟通平台,做好上行下达,积极促进政府和企业的有效交流和充分理解。

  《2021外资企业融入双循环实践案例》是本次主题论坛发布的重要成果,《实践案例》由商务部国际商报社编写,旨在为更多外资企业融入双循环提供借鉴,促进更多外资企业更好理解和抓住双循环机遇。经过报名和精心筛选,本期《实践案例》共入选了39家企业,广泛分布在工业、医药、消费品、服务贸易等各领域,充分介绍了在华外资企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好经验好做法。

  案例精粹

  ● 3M深入把脉中国市场,将业务发展战略与中国市场升级步伐紧密相连。

  ● DHL快递做国际快递的“摆渡人”,递送有速度和温度的物资与包裹。

  ● UPS提供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助力中国企业与世界互联,智胜全球。

  ● 阿斯利康与中国药企合作,打造能走向世界的中国创新,造福全世界患者。

  ● 奥迪持续扩大在华投资,强化在华管理架构,为奥迪全球发展提供中国力量。

  ● 保乐力加通过多元产品组合持续加码中国市场,打造欢聚未来。

  ● 毕马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领先的行业洞察和价值创造型转型规划,与客户围绕ESG转型共建全方位深度合作

  ● 达能始终紧抓住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带来的巨大机遇,把健康的饮食理念传递给中国消费者

  ● 丹纳赫秉承成就生命无限潜能的不变承诺,全力支持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行动部署。

  ● 德迅以稳定、优质、可定制化的专业物流服务助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 帝亚吉欧立足中国市场加速产品创新,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贴合口味的高端产品组合。

  ● 多特瑞“以香为媒”,不断扩充“中国元素”,深耕本土化创新发展道路,

  ● 法孚200年底蕴,为世界上众多工业企业设计并提供机械、工艺设备和生产线,与中国经济一起成长,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冯氏集团积极搭建贸易“桥梁”,以创新技术推动供应链各环节数字化转型。

  ● 富士胶片以全新形象进一步融入中国本土市场,持续发挥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优势,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高通科技赋能行业数字化变革,助力中国厂商双循环发展。

  ● 和汇坚持“和心汇力,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发展宗旨,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积极主动地把企业成长融入到国家的发展大局中

  ● 辉瑞开创“双引擎驱动的中国业务发展模式”,助力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

  ● 嘉吉将全球贸易与本土生产相结合,将全球经验与本土洞察相结合,架起连接国内外市场桥梁。

  ● 卡赫用好国内国外“多个市场、多种资源”,发挥内引外联作用,助力打通国内国外“双循环”

  ● 卡特彼勒将中国制造工厂作为全球性制造基地,建设更加美好世界。

  ● 卡瓦不断深化本土研发与生产能力,根植中国、造福中国。

  ● 联合利华为中国设计、在中国决策、以中国速度、按中国方式,让“美丽制造”更高效。

  ● 罗氏引入接轨全球的早期研发,加速原创科技成果诞生,在本土落地、生根、发芽。

  ● 美宝携手越来越多的生态伙伴,以实际行动努力实现新的战略合作与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联盟力量,共同助力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美敦力在中国形成研发、生产至临床培训的完整价值链,为健康中国赋能。

  ● 诺和诺德深化中国布局,强化生产供给体系,服务更多中国糖尿病患者,共同应对持续增长的糖尿病流行问题,为双循环作出积极贡献。

  ● 欧莱雅通过消费“触摸美”、“成就美”,为中国双循环新格局贡献“美好消费”之力。

  ● 珀金埃尔默通过开启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更紧密的合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提供坚实助力。

  ● 赛诺菲互联网医疗时代跨国药企中的第一批“弄潮儿”,打造中国患者和医生“零”距离的互联网医院新生态。

  ● 三菱电机深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睿捷出行、品质生活,为双循环和绿色发展贡献应有力量,与中国人民携手共创下一个伟大百年

  ● 施丹兰以拉脱维亚研发中心为起点,深耕中国市场,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好消费体验。

  ● 施华洛世奇在中国,为中国,在设计中觅得中国文化精妙,助力中国文化传承。

  ● 施乐辉深化本土化战略,促进更多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本土研发、制造与服务。

  ● 通快支持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 通用立足中国、服务中国,创造“零事故”“零排放”的美好明天。

  ● 西门子持续深度融入中国新发展格局,以数字化创新助力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医科达实现全科室智慧管理,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多可能。

  ● 银蕨农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进一步夯实与本土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将继续深化“从餐盘到牧场”的战略,定制本土化的产品策略,满足多元的消费需求。

  嘉宾观点

  姜增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中国将更好地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实现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在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外资企业绝不是旁观者,而是“局内人”。

  中国一直致力于打造开放的高地、投资的热土,愿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回顾历史,中国市场成为外资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面向未来,外资企业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外资企业,需要外资企业更加主动、积极地发挥应有作用。结缘中国市场,做双循环机遇的“探路者”。中国市场投资机遇巨大,外资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大有可为,要坚定在中国投资的信心和决心,把“大有可为”变成“大有作为”;扎根中国市场,做双循环机遇的“耕耘者”。市场投资需要秉持长期主义,在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挖掘中国市场的潜在需求,获得更多成长机会;互利中国市场,做双循环机遇的“共赢者”。外资企业融入双循环,可以给中国市场增添新活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同时,做大中国市场规模,也将给外资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宋敬武

  中国欧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过去的四十多年,在华外资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贡献者和受益者,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进程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当然也是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受益者。

  面对世纪之变,中国政府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的新特点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双循环政策符合中国的发展需求,是改革开放的延续和升级,也有助于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同样这一政策也为国际企业进入和深耕中国市场,参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享受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红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赵宏

  WTO争端解决机构

  上诉机构原大法官

  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数字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快速迅猛发展,网络化、服务化、数字化、智能化也给产业升级带来新机遇。随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市场前景广阔的区域经贸合作协定RECP的即将生效,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望加速。

  外商投资企业融入中国双循环格局的思路在于善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重视中国大市场以及中国制度开放、规则形成、标准制定的红利。希望外资企业抓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抓住中国新增4亿中产的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机遇;抓住中国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和社区便民服务(半小时商圈)的机遇;抓住中国医疗、养老、健康、文化、旅游等巨大商机。

  未来20-30年,绿电投资、低碳经济潜力巨大,数字经济在中国更是前景无限,尤其是数字人民币已经开始在多个行业和省市开始试点。外资企业可以从参与低碳和数字经济的分类、标准、规制、国内国际规则制定的工作,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邢厚媛

  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原主任

  数字化是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动能,超过投资和贸易。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支点之一就是数字经济。尽管中国是世界数字经济第二大国,但规模和质量上与美国、德国存在显著差距。

  但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巨大;国家政策支持和广泛应用场景的存在;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质量与发达国家的显著差距;以及中国对扩大国际数字合作的开放态度,这些因素是外企融入中国数字经济的理由与优势,建议外资企业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参与中国数字化基础研发和各产业数字化转型中来。中国数字经济产业领域广泛,数字化转型过程将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技术标准,外资企业可踊跃参与,发挥应有作用。

  外资企业已经融入数字中国,并将发挥更大作用。其中,在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咨询、系统性解决方案或装备;投资高端(智能)制造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绿色环保进程;以及向传统服务业赋能等领域,许多外资企业与项目表现优异。

  双循环背景下,到2030年中国数字经济体量有望突破百万亿元人民币。期待外资企业在数字中国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徐继伟

  3M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总裁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出口驱动到拥抱“双循环”,3M始终将企业自身成长与中国的发展步伐紧密相连,助力中国市场高质量升级。

  中国扩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的进展给包括3M在内的外企带来了新机遇,也坚定了3M深耕中国的信心。在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指引下,3M正不断提高本土化生产比重、加码本土研发。

  在第四届进博会上,3M宣布将投资上千万元在3M苏州工厂中设立一条半导体研磨盘生产线,成为该细分领域内首个实现中国本土化生产的供应商。随着“研发-生产-测试”全链路逐步落地本土,3M将更好地扮演起惠及本地客户、赋能产业升级的关键角色。

  同时,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不仅让大家看到了中国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型的坚定决心,也为包括3M在内的在华企业带来了更为广阔、更可持续的市场机遇。

  麦欧文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

  多特瑞中国区总裁

  多特瑞在中国的发展与进博会紧密相关,今年是我们第四次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且全球首发了多种精油新品。多特瑞与进博会的缘分始于2018年的首届进博会,在仅有9平方米的展位里,多特瑞签订了3.8亿的采购意向书。连续三年参展后,凭借进博会的平台和溢出效应,多特瑞目前在中国已拥有200多名员工,建立了中国工厂和实验室,在上海开设了中国旗舰店,拥有了大量忠实的中国消费者。中国已成为多特瑞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多特瑞在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中国作出的包括外资政策和营商环境改善在内的众多努力。尤其是中国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根本遵循。公司很愿意拥抱双循环、助力构建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商报作为中国商务部下的主流媒体为支持宣传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多努力,在进博会期间举办了本次活动,为我们企业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希望广大外资企业更加关注中国市场,拥抱进博会、拥抱双循环。

  钱堃

  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

  技术许可业务中国区总经理

  积极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包括高通在内的跨国企业实际上是处于“双循环”的接合部,是推进双循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科技赋能+全球化服务,高通助力中国伙伴“双循环”发展。

  作为全球领先的无线科技创新者,也是5G研发、商用与实现规模化的推动力量。高通与中国领先的手机厂商一起启动了“5G领航计划”并不断强化在中国的投入。该计划也被认为是近年来跨国公司通过围绕中国创新,进而推动全球创新的优秀案例。高通在中国设有技术团队和领先实验室,不断强化在中国的投入以更好地支持中国合作伙伴产品技术测试和海外业务拓展。

  圆桌对话

  助力双循环 外资企业当仁不让

  在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融入双循环是当下很多在华外资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2021外资企业融入双循环主题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丹纳赫、美宝、卡赫、珀金埃尔默、和通快的代表分享了各自公司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方面的具体举措。他们纷纷表示对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度认同和信心。他们将做好双循环的枢纽、平台,为深度融入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当下,对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外资企业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是机遇还是挑战?

  丹纳赫中国中央及华西华中政府关系负责人郑羽表示将重点关注三方面:一是中国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二是中国的消费潜力;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开放趋势。“近几年特别是疫情发生后,我们切实感受到中国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推出的举措,感受到中国营商环境的优化。如果这三方面持续向好,外资毫无疑问会进一步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更好地融入双循环。”郑羽如是说。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美宝集团副总裁、国际市场总裁刘钢表示,一方面,中国内需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发展趋向不稳定,所以中国的双循环发展策略是非常正确的。

  在刘钢看来,中国为吸引外资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如颁布实施新的《外商投资法》、推出《外商投资指引》、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利好政策都让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美宝也将继续增加在华投资,包括在中国建厂、设立研发中心。同时带动价值链上的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助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

  卡赫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设备和清洁方案提供商之一。对于双循环,卡赫也表现出十足的信心。卡赫中国区财务和法务负责人卞容高表示,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公司未来的市场在中国,要加大在中国的投入。今年年初,在外部商业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德国总部依然决定对卡赫贸易增资100%,对设在江苏常熟的中国区总部增资10%。

  据卞容高介绍,过去几年,卡赫在江苏常熟建立了亚太唯一生产基地,同时成立了亚太研究中心,目前研究人员已达100人。不仅如此,卡赫还通过和国内相关中小型企业合资或控股,共同助力国内清洁行业发展。现在卡赫中国设计团队研发的产品已在全球销售,其占比达到30%。接下来还会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并购和投资,以提高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作为全球领先的分析仪器制造商,深耕中国市场40多年,我们一直认为,在中国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这也是我们不断增资中国、引进新技术的动力来源。”珀金埃尔默大中华区政府关系事务总监于欣表示,在助力双循环方面,公司早有动作。很早就在太仓建立了工厂和研发中心,不断引进新技术。目前已有产品实现了90%的国产;在资金引进方面,在中国设立了创投公司,投资一些创新、启蒙企业,让他们茁壮成长,不仅可以帮助其业务,也可以促进中国健康领域的发展。在外循环方面,公司不断扩大出口。例如,其生产的新冠检测试剂就是在太仓研发生产并销售到全球的。

  作为一家光科技领域的“百年老店”,通快对于融入双循环充满信心,同时通过加大本土创新的力度,通快希望为中国的内循环提供更多助力。

  通快中国区总裁杨刚表示,“通快已将中国市场当作第二故乡。近两年来,通快积极参与团体、行业、国家相关规则标准的制定。相信无论是出于设备安全、还是产品质量,我们已有的技术积累都能够为中国行业标准的提高作出贡献。只有更好地定义行业标准,才能够使将来的创新更有目标。”

  拥抱双循环 外资企业乐享机遇

  在外资企业融入双循环主题论坛圆桌对话环节,一组外资企业特别分享了各自在华的发展经历。

  2007年进入中国的拉脱维亚品牌施丹兰主打泡浴产品。“当时在中国有浴缸的家庭很多,但是使用泡浴产品的家庭其实很少,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施丹兰品牌传播总监袁文龙表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消费升级为企业带来了立足中国、做大做强的机会。

  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施丹兰深耕市场,研发出了一些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受到不少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人们减少外出,消费者对泡浴的需求越来越大,截至去年,中国市场在施丹兰整体销售的占比达40%。”

  曾因影像类产品为人所熟知的品牌富士胶片,如今除了影像产业,在医疗健康、高性能材料和文件处理产品方面也在持续发力。谈到中国双循环中的外企机遇,富士胶片品牌总监史咏华坦言,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有着超大的国内市场,而且就快赶上美国市场了,这对日企来说是利好。”史咏华表示,日本是一个资源比较紧缺的国家,所以环保节能技术在全球都是比较领先的。中国产业发展呈现出绿色化和数字化的趋势,因此,日本企业在助力中国绿色发展是大有可为的。

  从出口初级农产品、初级加工品到高科技含量工业品,1979年就进入中国的德迅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外贸出口的转型升级。德迅华东区董事总经理刘清表示,从内循环方面来讲,当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逐年扩大,消费趋向于更优质的产品,中国消费者对全球的水果、医疗保健品及日常消费品等进口产品需求强烈,这对德迅来说是很大的机遇。从外循环方面来讲,中国产品需要走出去,特别是疫情发生后,包括德迅在内的物流企业,有能力、也有责任帮助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最好的方式把货物运出去。

  据刘清介绍,不久前,德迅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就发生在中国,被收购的中国本土物流企业能让德迅更加本土化,而德迅则能够助其更加国际化。

  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英国医疗器械公司施乐辉对外事务副总裁沈继冬表示,中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之前中国要进口外国产品,现在外企落地中国生产,产品再返销国际市场,更好地体现双循环效应。

  对于外资医药企业来说,进入中国市场最大的痛点就是要经过漫长的审批过程,创新产品无法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沈继冬表示,近一年来,中国药监部门创新了注册人制度,大大加快了产品上市速度。

  在新发展格局下,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机会还有哪些?毕马威中国政府与基建战略咨询合伙人刘明表示,“据观察,在过去三年中,中国有两个产业很热,一个是半导体芯片,一个是医药。资源、外部投资、大型并购、人才都聚焦在这两个产业。”

  刘明还观察到,很多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前专注于2B市场,但近两年一些外资企业开始主动下沉到消费品行业,从传统的2B转向2C业务。

  刘明指出,更重要的是,外资进入中国的门槛降低了,而且中国在基础设施、人才、资源、产业链等方面也非常有优势,大大增加了中国对于外资企业的吸引力。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