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消
返回

进口贸易创新,在收获与期待中前行

中国商务新闻网·2021年11月5日 722

  第四届进博会如约盛放。在这个中国与世界共享新时代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不仅汇集了全球的优质产品与服务,也引发了有关进口贸易创新的探究与思考。

  一年前,第三届进博会开幕之际,商务部宣布在全国设立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覆盖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囊括海陆空港,体现了中国进口发展的动力和潜能。如今,已满“周岁”的这10个进口示范区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建设成果,也收获了可供参考的经验与心得。

  为此,本报特邀多位专家共同探讨进口贸易促进和贸易创新的措施、成效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在专属的“进博时间”中为更多地区与企业的前行提供借鉴。

  专家圆桌

  张建平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魏 浩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

  邓 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石先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国际商报: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一年来,进口示范区有效激发进口贸易潜力和市场主体活力,您认为在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政策创新,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还面临哪些压力?

  张建平:进口示范区承担着两种重要功能,一种功能是扩大进口规模,形成进口贸易的促进。在这个过程当中,进博会的平台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10个进口示范区结合各自区位的市场需求、市场特点、产业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服务进口和商品进口,不仅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同时也通过进口技术含量较高的科技产品和服务带动各地方产业的发展。另一种功能是进口服务的创新和进口模式的创新,各进口示范区结合各地方的特点,通过互联网平台、跨境电商等渠道不断提升中国进口服务的效率,在进口发展的过程中将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做大做强。

  而压力则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疫情对于中国的进口贸易产生了影响,这使的中国企业需要运用高技术手段、互联网的平台来克服这样的压力和障碍。二是中国在进口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和关键设备时面临的管制压力始终存在。三是中国对于服务进口的规则管理需要与时俱进的改进。

  魏 浩:一年来,进口示范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来看,一方面,进口示范区的设立大大提高了进口便利化水平,促进了进口商品的流通效率,降低了进口的制度性成本,从而激发了进口潜力。另一方面,进口示范区加快并扩大了先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促进了进口与国内产业的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更好的服务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中国产业向高端智能领域迈进提供了必要支撑。

  目前,进口示范区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压力。从国外来看,进口来源地市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态势下,进口示范区在扩大国际市场辐射范围、增强对外渗透度等方面仍面临较大的压力。从国内来看,进口示范区的发展仍面临较多制度约束的压力,例如,企业贸易运营发展自主权过低、监管制度创新不足、服务功能不齐全、交易模式不灵活等问题。

  邓 宇: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进口需求看,提升贸易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向中高端价值链延伸,同时进口贸易的稳步提升也是促进贸易顺差合理均衡,以及优化贸易结构的重要举措。进口示范区设立一年多,一方面聚焦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力地带动了周边贸易伙伴的多元化和进口贸易的多样化,成为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的驱动力,另一方面进口示范区从展会服务、供需对接、进口贸易便利化等环节进行了优化升级,促进了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在给国内市场带来更广泛进口渠道的同时,也给国际贸易商提供了巨大的中国市场。当然,进口示范区建设仍面临着当前海外疫情形势、出口管制、供应链短缺以及运力受阻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强进口贸易政策研判,加强国际贸易沟通协调,畅通进口贸易流通、防疫检验和服务便利等环节,以促进进口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成绩。

  石先进:一年的时间,从规模和结构上对进口示范区的发展进行评价是相对有限的,但经过一年的努力各进口示范区至少有以下成效:第一,从政策意识上开始重视,为进口示范区创新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持。各示范区相继出台了促进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工作方案,推出培育进口贸易发展新生态、发挥贸易转型升级的外溢效应、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与深化制度创新、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环境等方面的政策。第二,从结构规划上开始长远布局,用3至5年的时间来规划示范区发展,以进口示范区作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关键节点,带动相关产业提质增效,提升消费水平。接下来通过制度创新、规模扩增、结构优化,示范区政策效力将逐步得到释放。

  至于进口示范区发展压力主要在于两方面:第一,需要更多基础设施支持,这需要时间来完善,进口示范区的辐射效应不仅局限于本市、本省,而是要在周边地区形成辐射效应,作为带动周边地区贸易发展的关键节点。对于内地不沿海、不沿江地区要更多地参与到国际贸易活动,需要更为便利的空港设施、铁路设施、公路设施支持。第二,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是一项综合工程,这也需要时间完成。各示范区不是为了扩大进口而进口,而是从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需求出发去扩大进口,各地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产业分工存在差异,需要更大程度、更长时间地挖掘增长潜力和调整产业结构。

  国际商报:在进口示范区深入实施对外贸易“优进优出计划”、改善国内消费供给方面,进口示范区起到了怎样的积极推动作用?

  张建平:中国目前正处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中国消费者对于国际品牌的商品以及来自海外的服务需求在持续放大,中国消费者存在追求品牌化、品质化的特点。进口示范区可以在满足人民对日益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魏 浩:当前,中国消费正由传统消费模式向新型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型消费模式转变,对于优质特色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进口示范区在改善国内消费供给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短期来看,进口示范区的设立,直接有效地促进了更多的国外优质产品、服务、企业进入中国,拓宽了优质消费品供给渠道,增加了多样化产品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优质产品供给的缺口,从而有效缓解中国差异化产品特别是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从长期来看,进口示范区促进国外更多优质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将加大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这将倒逼中国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速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从而提供更高质量、更优质的产品。

  邓 宇:提升“优进优出计划”从三个层面为进口贸易质量提供了便利:一是通过该计划可以更全方位地筛选优质的进口商品,增加进口商品来源和渠道的多元化;二是可以依托该计划与优质进出口贸易商建立紧密联系,形成更加畅通有序、合作互惠的名单制管理体系,促进进口贸易的效能提升;三是该计划能够以必选和竞争的方式将进口商品的价格进一步得到优化,改善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物美价廉”的需求。

  石先进:进口示范区有利于改善消费品供给体系,放大消费升级与促进效应。第一,进口示范区能够为国内民众提供多元化、全球化、高质量的商品平台,扩展消费选择的集合,满足大众对国际商品的需求。第二,有利于培育新型进口商品消费模式,可以依托于核心商业街区,加快建设中高端消费品发布展示中心,吸引知名进口品牌旗舰店、体验店等入驻,鼓励国际进口品牌开展新品发布活动,引进更多国内外中高端品牌代理机构,打造全球知名品牌区域消费中心、国际化消费体验中心。

  国际商报:进口示范区肩负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任,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进口示范区应该如何保障高科技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等进口,推动贸易和产业融合?

  张建平:目前,中国是全世界产业配套能力最强、组装生产效率最高、满足订单及时性需求最好的一个国家,尤其是在疫情的影响之下,目前东南亚和印度等制造基地受到冲击较大,很多订单重新返回中国。因此,中国需要进口更多相关领域的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和关键的技术设备以满足生产。应该说,中国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会通过市场竞争来发挥鲶鱼效应,发挥激励效应,使中国企业能够迎头赶上,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进口示范区将在贸易与产业融合方面发挥积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魏 浩:进口示范区通过将产业、消费、流通各环节各要素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有利于搭建更广泛、更牢固的产业链供应链。今后,为了更好的保障高科技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一方面,进口示范区要进行更多的机制体制创新,从而充分利用新政策、优惠政策和便利化的环境,吸引更多高、精、尖技术产品的进口。另一方面,要重点打造进口示范区的特色发展格局,不仅能够有特色、有重点地推动和保障高科技产品及零部件的进口,还能够推动贸易和产业融合。例如,上海东虹桥区域进口航空器材集散中心,通过监管模式创新试点和强化配套服务等途径,发展飞机整机及发动机进口的融资租赁业务,有助于吸引国外飞机出口商,同时也为有进口需求但资金受限的国内企业提供了帮助;广州南沙进口示范区培育的大型先进技术设备进口核心基地,通过争取对民办非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在进口用于科研、科技开发和教学的设备及用品免税进口,扩大科研机构及高校进口此类用品免税政策的覆盖范围等路径,吸引先进技术及设备进口,促进贸易与产业融合。

  邓 宇: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和不稳固等现象突出,全球供应链受到疫情影响还未能完全修复,而一些国家出于贸易保护主义采取出口限制和“卡脖子”等措施,使得高科技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等进口受限,造成全球供应链出现“断裂”和供应不稳定问题。进口示范区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有利于积极主动扩大对其他贸易伙伴高科技产品的进口,促进科技创新合作和研发合作,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二是通过进口示范区创新服务模式、服务便利等措施,集合优质进口商和平台,打造更多高水平开放合作枢纽;三是依托进口示范区平台,与不同类型进口服务商联动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石先进:第一,进口示范区可以抓住进口便利化的契机,成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吸引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入驻,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方面起到带头创新作用,拉动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及零部件等进口。第二,进口示范区可以抓住机遇成为技术交流中心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高端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通过引领进口商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丰富知识产权电子政务系统功能,打击进口假冒商品和知识产权侵权等,保障高科技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等进口。

  国际商报:进口示范区为实现大宗商品进口多元化提供了怎样的机遇?

  张建平:中国是全球资源、能源、原材料和大宗农林牧商品的进口大国。进口示范区通过开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进口模式以及服务创新,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优化大宗商品的进口结构,控制进口成本,逐步提升进口商品的品质。进口示范区属于中国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经济外向度也比较高的区域,其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比较有经验,管理也比较得当,未来可以凭借进口示范区的综合优势,积极拓展大宗商品多元化的市场来源,逐步培育中国对进口大宗商品的话语权。

  魏 浩:从理论上来看,进口示范区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多元化进口平台和渠道,进而有利于构建更加多元的进口大宗商品供应体系,降低单一化进口市场的风险。在具体策略上,可以充分利用进口示范区的资源,促进大宗商品进口市场布局更加均衡,与此同时,可以通过进口示范区贸易创新的带动作用,增加多元化、高质量大宗商品的供给。从现实来看,进口示范区的设立和建设进一步充分释放了示范区地理位置的优势,为大宗商品进口提供了便利。例如,四川省天府新区进口示范区的“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多式联运交通运输环境,以及两高两港(“高铁+高速”、“水港+空港”)的工业物流聚集区,有利于大宗商品的仓储和运输;青岛西海岸新区进口示范区依靠优良地理位置,力求打造国际棉花分拨转运中心,推动北方船供油中心建设,这都为实现大宗商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新机遇。

  邓 宇: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然比较高,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因供应链短缺等问题导致价格再度出现攀升给贸易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通过进口示范区建设的加快推进,一是能够进一步拓展大宗商品进口渠道,增加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质大宗商品的供给,降低因依赖某个国家或地区带来的压力和风险,促进大宗商品进口的稳定性;二是进口示范区平台除了与进口博览会参与方建立紧密联系外,还可以与多国政府、行业组织和投资方等搭建起合作交流平台,充分释放进口示范区在贸易合作交流、多元化竞争以及全球互联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三是通过设立进口示范区,探索将我国进口商品需求和市场潜力等重要贸易信息向外界释放的新模式,吸引更多的、具有充足能源资源的中小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拓宽大宗商品进口的范围,也能够给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合作机遇。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