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消
返回

央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年)》 超八成成年人使用电子支付

新闻晨报·2020年10月20日 2587

  普惠金融是我国近几年一直在努力推进的发展战略。近日,央行公布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年)》。报告从金融服务使用程度、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金融服务质量等三个维度统计了相关指数。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电子支付普及率大幅提升,未来数字普惠金融也会更好赋能普惠群体的生产生活。

  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增长

  报告指出,全国的金融服务使用程度稳步加深。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人均拥有量较快增长,活跃使用账户拥有率有所上升。截至2019年末,全国人均拥有8.06个银行账户,同比增长11.63%;人均持有6.01张银行卡,同比增长10.48%(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3张)。同时,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增长迅速。2019年,全国人均银行卡交易笔数229.98笔,同比增长52.56%,增速比上年高12.32个百分点。

  而电子支付如今也随处可见。调查显示,全国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85.37%,比上年高2.98个百分点;同时,移动支付业务继续快速增长,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呈现笔数多、笔均金额小的特点。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781.85亿笔,金额2134.8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14%和0.4%;移动支付业务1014.31亿笔,金额347.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57%和25.13%。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7199.98亿笔,金额249.8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69%和20.10%。

  央行称,随着社交商务办公线上化等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电子支付普及率有望继续提升,移动支付、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继续快速增长,普惠群体将更便捷地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

  报告还显示,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成年人也越来越多,全国平均有48.76%的成年人购买过投资理财产品,比上年同期高0.95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购买过投资理财产品的成年人比例相对较高。

  协调推进

  “线上+线下”服务

  报告表明,金融服务可得性在2019年持续改善。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行政区覆盖率继续提升,边远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不断改善。数字渠道在增强可得性方面愈加重要,人均银行网点数、ATM机具、POS机具数有所下降。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ATM机具109.77万台,联网POS机具3089.28万台,平均每万人拥有ATM机具7.84台,平均每万人拥有POS机具220.65台,同比分别减少1.51%和9.84%。

  ATM机具、POS机具的减少体现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物理服务点、传统机具等线下服务渠道形成冲击,一定程度上带来数字鸿沟和数字排斥问题。央行建议,金融机构要加强对物理网点及机具的合理布局,稳妥推进线下网点智能化改造。对具有明显社会价值但商业价值不显著的物理服务点和机具给予一定的补贴或激励,保障线下服务不缺位。

  金融消费投诉量大幅增长

  央行还指出,金融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随着金融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加深,民众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意识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需求快速上升,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制度建设不断深化,金融消费者投诉接收量快速增长。2019年,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共接收金融消费者投诉63130笔,同比增长86.64%,接收金融消费者投诉量排名前三位的是上海市、广东省和山东省。

  在信用建设方面,截至2019年末,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为10.2亿人,同比增长4.1%;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企业和其他组织数为2834.1万户,同比增长9.7%,其中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小微企业法人数为1571.3万户。在未来,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小微企业数将持续稳步增加,数据共享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成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