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消
返回

金融支持稳定企业资金链

中国商务新闻网 ·2020年10月12日 599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6.34万亿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为稳企业保就业贡献力量。

  多手段纾困资金链

  受疫情影响,厦门嘉联恒进出口有限公司一度出现现金流紧张问题。公司董事长叶明媚说,疫情发生后,出口订单大量延期,甚至被取消,回款受阻。而员工工资、社保费用、材料采购等费用不可少,资金周转陷入艰难。

  “从提交申请、获批额度、签订协议到贷款到账,整个过程不到一周,非常高效。”叶明媚说,今年7月,在增信基金、厦门建行、厦门信保的联合支持下,该公司顺利获批“增信信保贷”额度1000万元并完成首笔提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奎表示,公司主要从事肉鸭、肉鸡的养殖、加工和出口,每个月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鸭苗、饲料等,只要业务恢复正常,资金周转亦无问题。目前,有多家银行向公司提供贷款支持,资金周转顺畅。

  资金的注入为稳定企业资金链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8月末,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3%。

  政府银行齐行动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金链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旦断裂意味着破产和倒闭。为了稳外贸、保市场主体,除了贷款,国家还推出了出口退税、减税降费等举措,帮企业缓解资金链紧张。

  稳定企业资金链已成为各地稳外贸的重要措施。记者从各地商务厅(局)获悉,面对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各地积极探索外贸企业融资新模式,贸易贷款在各地迅速推广。

  湖北、贵州、陕西、黑龙江、山东以及宁波、大连等地分别推出楚贸贷、黔贸贷、秦贸贷、龙贸贷、鲁贸贷以及甬贸贷、连贸贷等融资方式,江苏则实施了苏贸贷升级版。此外,贵州等地通过“政府+信保+担保+银行+企业”风险共担的方式设立代偿补偿资金池,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向无抵押的外贸企业快速发放低息贷款;四川试行金融顾问制,开展金融服务“启明星计划”“春融行动”等工作,及时为外贸企业纾困。

  除了各地政府部门采取有力举措之外,金融机构也在行动。中国进出口银行工作人员向国际商报记者透露,应对疫情冲击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需要,中国进出口银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创新了诸多产品和服务,比如推动贷款向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倾斜,设立首期500亿元专项纾困资金,专门成立授信审核小组等。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对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大大缓解了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货币政策方面,为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二是融资渠道方面,人民币贷款规模增量达历史最高;三是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四是更加强调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中小微企业。

  徐洪才认为,资金链问题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疫情的发生使订单和营收受到冲击,影响了企业资金周转,这一问题根本上要靠增加订单来解决。可以通过继续扩大国际市场或开拓国内市场保持企业资金链的稳定。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