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消
返回

苏宁张近东今年提交5项建议:聚焦民生关注数字经济发展

深网·2020年5月22日 1026

  5月2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即将开幕。今年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计划向两会提交5份书面建议,聚焦民生的同时再次关注数字经济发展。

  据悉,今年已经是张近东连续第十八年履职两会。自2003年开始,张近东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2018年张近东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8年来,张近东提交建议和提案共有80多件,涵盖关乎国计民生与行业发展的多个领域,包括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升级家电下乡、加快个人信息安全领域法制建设、推动物流产业绿色发展、加速发展数字经济等。今年两会,张近东将提交5项建议,聚焦民生的同时再次关注数字经济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AI等新技术广泛渗透于生产、服务、加工、流通和营销等各个环节,促进消费升级和个性化消费趋势。C2M模式的兴起,不仅有利于消除生产种植和销售环节信息不对称,也为产品上行提供渠道。

  张近东在《大力发展C2M生产基地 助农富农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中提出,应进一步统筹资源,政府、电商、农户、院校多方联动,推动返乡年轻人成为创富主体,带动形成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行政村为具体单位、以C2M模式为特色、以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销售手段的乡村生产基地。张近东表示,乡村振兴以人为本,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应以有乡土情怀、新知识结构的返乡年轻人为主体。建议地方政府积极规划、引导年轻人回乡,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创业,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集群效应。

  今年以来,大数据信息共享已成为密切影响社会生产、生活、支持防疫的重要因素。被赋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内涵的“新基建”成为社会焦点,也体现出全球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内在需求。

  张近东针对公共数据管理规范不健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仍未深入展开、共享开放管理尚未形成闭环等痛点,提出完善数据共享体系建设、统一数据管理规范、推动数据共享通识教育等系列建议。张近东首先建议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作为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数据共享的重大事项,组织、实施相关管理办法。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该数据治理委员会要构建不同的数据共享解决方案,实现数据价值的精准化和多层次流程的联通共生,保证数据共享和维护的可用性、准确性和实效性。同时,张近东建议建立“公共数据社会化共享”管理平台,将“信息孤岛”转向跨领域、跨地区、跨层级、跨业务等数据资源的协同管理,实现全面采集,全程、全景覆盖。

  小微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是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极大障碍。尤其是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小微企业运营造成了突发冲击,更加凸显了资金短缺问题的紧迫性。

  张近东在2020年两会建议中提出,建立完善全面、互联互通的地方小微企业政策执行和信息集成的综合体系,加大金融扶持的基础上引入产业力量,多方合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冰山”。在疫情影响仍未结束的情况下,张近东建议首先要加大小微企业的救助力度,在实施应急举措的同时,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为有效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解决,张近东建议,一方面,继续推动政策落地,提高执行效力。另一方面,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整合区域内政策机构力量和各方数据,建立完善全面、互联互通的地方小微企业政策执行和信息集成的综合体系,为金融机构创新小微金融业务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随着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物流的配送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于到家服务的需求更是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城市末端物流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配送压力。

  针对这一行业痛点,张近东建议,尽快完善针对城市物流业稳健发展的引导与规范化政策措施;加大对城市物流配套设施的财政、政策优惠力度;加快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建立新能源货车管控与服务平台,从城市物流的仓储、配送等多个环节解决通行难、成本高问题。

  智慧社区建设作为创建智慧城市的基础,已经成为当下提速城镇化发展、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全新战略。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智慧社区建设中的诸多问题逐渐浮现:由于智慧社区发展在我国大中小城市尚处于起步阶段,覆盖范围小、基础设施智慧化能力不足,社区管理数字化程度低,影响了管理效率。

  针对智慧社区建设,张近东建议,通过政企合作降本增效,建立统一标准和平台,将社区建设成为政务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睿智、生活智能、环境宜居的社区生活新业态,同时加速完善智慧生活配套服务,打造真正的互联生活。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