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消
返回

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第46期)

中国社会组织动态·2020年3月20日 1270

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46





一、今日要闻



民政部办公厅3月17日发布通知,印发《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指引》。通知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应结合实际引导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继续投身疫情防控,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力量。该指引共40条,涉及做好个人防护、有序参与服务、坚持需求导向、协助医疗救治、参与社区防控、提供便民服务、关爱特殊群体、参与慈善捐赠、做好防疫宣传、加强协作配合等10个方面。

详情>>>


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1、地方登记管理机关推动情况


江苏省民政厅于3月16日召开行业协会商会助力复工复产工作座谈交流会,深入了解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的相关情况,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准确把握当前形势要求,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省餐饮行业协会、省软件行业协会、省化工行业协会、省银行业协会、省互联网协会、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省现代物流行业协会、省装饰装修行业协会、省私营个体经济协会、省企业发展工程协会等11家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参加会议,就参与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的举措和思路进行了交流发言。省民政厅副厅长周恒新充分肯定了各行业协会商会作出的贡献,动员协会商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调研,积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精准政策扶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鼓励协会商会减免会员企业会费,降低服务性收费,主动为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线上培训等服务,帮助行业企业共渡难关。


2、社会组织引导行业企业情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会同全国工商联、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网商银行共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联合全国数百家金融机构、县域政府及品牌企业推出10大举措,帮助全国物流行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有序复工复产。无接触贷款是一种在线申请、无需人工接触的数字贷款方式。该活动计划在半年内,全力支持全国物流等行业约1000万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有序复工复产及疫情之后的扩大生产。其中,面向全国中小物流公司提供100亿专项贷款额度。据悉,“助微计划”包含为线上小微商家提前支付货款、为餐饮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为快消业中小经销商提供免息贷款优惠活动、为物流业提供专项贷款、为卡车司机提供周转资金优惠、为种植户提供专项贷款、助力销售困难企业获取资金支持、扩大票据贴现优惠范围、助力市场口碑良好的小微商家加速复工、帮助线下商户免费开拓线上经营渠道等10大举措。据发起方介绍,无接触贷款为纯信用贷款,具有申请简单、线上操作简易、快速到账等特点,方便行业小微企业灵活周转。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及时印发《关于防控新冠疫情促进春耕生产的通知》,组织动员会员单位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全力促进春耕生产。植保统防统治分会组织安阳全丰等单位出动近500架无人飞机累计防疫消毒作业10.7亿平方米。数字农业分会组织“战疫情、保春耕”线上直播活动,18场活动累计观看人数突破100万人。会员单位创新工作方式,推出一系列“无接触种地”新举措:农一网举办农资电商春耕节;雷沃重工等单位组织“足不出户备春耕公益活动”;丰信农业推出“丰信之家”进行农事服务技术指导。农资媒体会员单位开展农资行业调研系列报道和“战疫情、保春耕”专题报道及“科技赋农保春耕”等公益直播活动,助力复工复产和春耕生产。
中国互联网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与优势,启动“战疫复工助发展,互联网行业在行动”专题活动,通过协会官方宣传平台发挥协会新媒体矩阵作用,对专题活动加强宣传报道。截至3月12日,收集170余家互联网企业事例,通过协会官网、官微发布“疫情防控,互联网行业在行动”“战疫复工助发展,互联网行业在行动”系列专题44期,编撰稿件297篇,累计8万余字。并与媒体开展合作,积极报道互联网行业抗击疫情和助力复工复产的相关事迹。同时,协会在疫情期间及时传播正能量,通过协会官方宣传平台累计发布国家重大政策、相关政府部门信息、中央权威媒体相关疫情信息。互联网企业采取直接捐款或通过其公益平台捐款、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捐助疫区,同时向疫区捐赠防疫物资和硬件设备,提供技术保障、在线办公等线上免费服务,提供交通、物流等基础服务保障,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互联网协会还结合各互联网企业的业务特点,募集对湖北地区医疗机构可提供的技术援助和支持的项目。截至3月13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浪潮、360公司、奇安信等11家企业表示愿意为湖北省域内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健康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推荐各类在线医疗、大数据、云服务、在线办公等产品102项,中国互联网协会目前正在积极跟进落实。
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携手光明日报、今日头条等媒体,联合商会会员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首创担保等金融机构,提供10亿元纾困资金,推出了“中小微文化企业帮扶计划”,帮助中小微文化企业纾困解难。该计划为中小微文化企业量身打造多条措施:开设绿色通道,企业线上申请,提交所需资质材料,相关机构审核通过后,第一时间即可获得支持;快速审核,参与的银行、平台、中介组织、大数据公司等发挥合力,多维度评估,快速筛选出值得扶助的文化企业予以支持;创新探索金融服务组合,针对文化企业轻资产、小散弱的特点,提供银行信贷、风险投资、供应链等多方面服务,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银行“见保即贷”及时放款,银行从骨干文化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选择中小微企业“打包”支持等,切实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浙江省开发区协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精神,第一时间发布《浙江省开发区协会关于疫情防控倡议书》,强调开发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要求全省开发区提高站位,号召开发区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发挥开发区走在前列的示范作用。2月1日协会设计了《浙江省开发区应急物资生产能力情况表》供开发区统计相关情况,对后期企业上下游调配起到辅助作用,设计了《浙江省开发区企业爱心捐献统计表》记录开发区善举。2月2日,协会率先发布开发区企业开复工指引参考模板,扎实推动开发区高效开展企业开复工工作。协助商务厅做好开发区应急物资企业生产能力、捐赠、防疫工作困难诉求等数据采集和统计工作,多渠道帮助开发区、商务局对接省内外的原材料物资,为企业及时复工复产助力;统筹调配资源,帮助开发区企业对接采购口罩、消毒剂、防护服、测温仪等应急防疫用品;积极响应号召,捐款捐物,购买了1万个医用级口罩,及时寄送到全省开发区防疫第一线,为抗击疫情尽微薄之力;每日梳理总结各开发区的典型做法、创新举措,及时向各大媒体报送,并通过协会微信公众平台以开发区抗疫创新举措、政策解读、党员在行动、企业善举、应急物资调配、企业开复工等为主题发布93篇推文,在浙江省商务厅的指导下出版《全省开发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刊》。
厦门市翔安区蔬菜协会将企业复工复产防控措施和方案信息,推送给全体会员企业;为协助企业更加高效恢复产能,厦门市翔安区蔬菜协会与翔安区各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对企业存在的招工难、用工难、交通难、防疫物资缺乏等进行逐一破解。将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资讯、扶持政策等第一时间传递给广大会员企业,实现了辖区16家重点农业加工企业复产复工率100%,为翔安的农业农村经济向平稳健康方向继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收集相关国家(地区)因疫情对我国出口食品采取的临时限制措施,发布预警通报,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咨询服务,积极指导企业妥善做好贸易应对工作。累计发布手机短信息428条,筛选转发各级相关文件累计80份(次),发布蔬菜协会会员企业针对性和专业性信息27条。蔬菜协会与翔安海关、集同海关紧急协商,帮助会员企业从采收至加工产品的出口再提速又前进了一步。
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党支部组建“‘后疫情’时期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挑战及对策”课题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等形式开展课题调研工作,了解和掌握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企业的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实效建议与参考。建立与中国农业银行锦城支行的联系,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为专家提供目前最具竞争力的纯信用、高额度、低利率的信贷服务,切实缓解受疫情影响和延期复工影响的专家企业资金困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每周举办投融资线上对接会,解决专家企业资金困难。加强与投融资机构的联系,根据专家提出的项目需求,开展线上融资对接会,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1、地方登记管理机关推动情况


成都市民政局3月17日印发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社会组织正常运转8条措施:发放关爱慰问金,政策重点倾斜,据实推进项目执行,建立机构发展金制度,支持防疫相关项目实施,优化年度检查程序,放宽年度检查条件,延长到期证书时限。

2、社会组织引导行业企业情况


中国调味品协会联合7家协会发出《关于稳企业稳供应  共同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联合倡议》,并引导全体会员企业实施。各会员企业积极组建疫情防控小组,做好车间防疫消毒工作,加强进出车辆及人员登记工作和进出人员体温检查工作;向员工宣传防疫知识,发放防疫物资;全力保障生产过程安全,保障市场供应。
贵州省励志助学中心与成都局集团贵阳客运段3月3日至3月11日联手开展“万份口罩、手套——战疫情,助复工,保生产”抗击疫情公益爱心活动。为从贵阳火车站出发,外出复工的10000余名农民工送去20000个口罩、40000个手套、10000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手提袋。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