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消
返回

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中国经济时报·2020年3月17日 982

  应进一步鼓励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作,加大数字经济投入,快速恢复生产生活、促进消费回升和产业转型,提高数字治理能力。

  当前,在平台企业、科技公司助推下,线上消费、线上医疗、线上复工、无人配送、科技金融、共享员工、空中扫码、“不到场海关查验”等智能化、无接触的技术与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成为疫情下的“逆行者”。这些数字经济、数字治理的创新模式,为当前有效防控疫情、增强经济复苏、完善政府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助益,有助于“转危为机”,应进一步推广和提升。

  我国消费互联网全球领先,有力缓冲了疫情冲击,但生产应用还有不足,产业互联网渗透还不深入。应进一步鼓励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作,加大数字经济投入,快速恢复生产生活、促进消费回升和产业转型,提高数字治理能力。

  推广目前防疫情、促经济方面的创新作法和经验

  在防控疫情、促进经济方面,已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手段、商业模式、治理方式。尤其是,以京东、阿里等平台企业为代表,充分发挥物流、网络和技术优势,线上与线下结合、国内外联动,对防疫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企业依托平台积极开展自救、转型,政府也强化了应急机制和治理能力。

  1.IT及平台企业充分发挥技术物流优势助力复工复学

  一是线上消费蓬勃兴起,缓冲了消费下滑,保障了民生供应。二是线上与线下结合、国内外联动,助力了医疗物资供给、医护人员生活。三是线上医疗的迅速发展,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四是无人配送、空中扫码、无人机巡航等“无接触”防疫服务不断涌现。五是科技金融优势凸显,能无接触、精准性提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六是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爆发,为超过2亿人复工、复学提供了基础。

  2.各类企业依托平台、技术开展自救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

  一是“共享员工”模式应运而生。2月3日,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正式宣布“跨界租走”餐饮品牌云海肴近500名员工。随后,57度湘、茶颜悦色、蜀大侠、望湘园、西贝等餐企与盒马合作。之后,沃尔玛、京东、阿里、苏宁、联想等巨头相继推出“共享员工”。二是“线上首映”、直播卖货、线上营销等开启经营新模式。三是企业转型、联盟,拓展新市场。

  3.政府积极利用信息技术防疫

  一是很多地方构建起“人防+技防”“管控+服务”四位一体的防控新模式。此外,很多地方推出了“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解决方案,以最少人际接触快速找到发烧者。二是各地及时出台企业帮扶政策,包括提供流动性、减息、减租、减税降费、返还失业保险费、延迟缴纳社保等。三是部分地方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了复工效率。

  当前推广数字经济、数字治理的政策建议

  疫情下数字经济、技术防控与治理模式优势独特,值得推广和扶持。但也应看到,目前数字经济的生产活动应用不足,产业互联网应用还不够深入。鼓励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作,同时抓防疫、经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来促进消费回升、产业升级,并提高数字治理能力。

  1.近期仍应充分利用平台、技术优势,坚持防疫与复工“两手抓”

  虽然服务业受冲击较大,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复工率低,制造业恢复生产更为紧迫。建议除重点疫区外,应全国联动、跨区合作,加快复工进度。一是全国联动、有序组织务工人员返岗,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要做好农民工等返岗的对接和服务。二是先行启动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等保障工作。三是逐步取消对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的批准手续,改为报备制,指导、协助企业防疫、恢复生产。四是加强返岗人员源头管理、建立应急机制,堵住防控薄弱环节。

  2.大力鼓励线上消费、复工、复学,对相关企业、重点人群给予税收、补贴等扶持政策

  一是鼓励各类企业进一步创新技术、商业模式,促进互联网疫情防控、复工、复学,政府对相关企业及快递人员等重点人群,给予税收优惠、补贴政策。二是支持线上线下互动的消费体系,鼓励下沉市场,重点开拓低线或小城市、农村消费,政府给予仓储、物流、财政等支持。

  3.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服务业,促进消费回升

  一是支持加快现代物流建设,对无人配送、智能仓配等短板进行政策倾斜和财税扶持。二是以结构性财政、金融工具支持疫情地区、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帮扶重点是降成本、保订单、稳就业、维持现金流。三是对汽车和家电等消费品出台定向支持政策,如消费金融及税费减免等。四是出台一批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策措施,放宽旅游、养老、金融等市场准入。五是通过增加休假、消费补贴等多种措施促进消费回升。

  4.进一步扶持金融科技,精准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金融科技企业每年都能发放约1000万笔小微或者个人贷款,不良率则保持在1%左右,显著高于传统商业银行。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有实力科技公司进军金融科技领域,或与商业银行协作。二是推动数据“上网下乡”,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势,化解民营、中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难题,加大资金精准投放力度。三是央行、银保监会对金融科技在信贷、利率、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5.通过规划政策引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通过补贴、财税优惠、以奖代补、基金、参股注资等多种方式,引导制造业投资,并在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行突破。一是依托扶持大型领军企业推广面向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平台服务,拓展线上服务。二是扶持大型企业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应用突破。此外,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部署,推广一批适合中小企业的工业软件应用,支持中小企业提升敏捷制造和精益生产能力。

  6.投向“新基建”、战略性及网络设施

  一是增加赤字规模、专项债规模,重点投入医疗、教育等社会“短板”和“新基建”。二是各级政府分工协作、策划好重大投资项目。中央、省级政府或大城市主要策划“社会短板、新基建”项目,市、县政府主要策划传统基建项目。其中,中央国债侧重投向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医疗体系等,“新基建”注重5G场景下的产业互联网、制造业大数据等通用技术和底层设施投入。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可以加大智慧城市、物联网建设力度。

  7.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当前形势下,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强化经济、法律、技术等多手段结合的综合治理格局。一是鼓励平台企业跨界融合、技术与商业创新,政府审慎对待新业态、新事物,更多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二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政府监管、治理各环节,创新政府“放管服”模式。三是强化平台企业与政府协作治理机制,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充分利用平台数据与现有政府管理效果对接来促进管理创新。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