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消
返回

上海市疫情防控社会捐赠12.63亿元,已支出8.53亿元,严格监管,确保爱心捐助使用透明

中国社会组织动态·2020年3月12日 1427

3月11日下午,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施南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蒋蕊通报了本市社会力量捐助工作相关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各类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热心市民等踊跃捐款捐物,支援抗疫一线。作为慈善公益事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本市民政部门一方面积极组织动员慈善组织和社会各界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爱心力量,一方面依法依规严格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同时,千方百计畅通募捐通道,促进精准捐赠,确保善款善物及时有效投入抗疫一线。截至今天(3月11日)中午的最新统计,本市慈善组织、红十字会接受社会捐赠收入总计已达12.63亿元,已经支出8.53亿元。另外,本市已经有两单抗击疫情慈善信托备案,信托财产共计700余万元。

第一时间开通渠道,支持慈善组织及时启动抗疫公开募捐


疫情发生后,面对社会各界涌动的爱心,市民政局第一时间指导市慈善基金会制定有关“疫情防控专项募捐”方案,赶在除夕夜(1月24日)即为其开通公开募捐特殊通道。其后,又先后为市儿童基金会、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等5家基金会办理了公开募捐方案备案手续,确保上述6家慈善组织迅速有序地开展抗疫公开募捐。刚才我介绍的12.63亿元社会捐赠总收入中,上述6家具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就占了5.36亿元,另外本市还有121家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5.1亿元。
想方设法通关通流,帮助海外捐赠物资尽快运抵抗疫一线

疫情暴发初期,防疫物资供不应求,许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纷纷向海外采购物资,许多海外华侨也在境外筹集物资,但由于航班、物流等种种原因,不少来自海外的捐赠物资遭遇通关难、运输难。
对此,市民政局与海关、商务、税务等部门迅速联手,自1月下旬起,出台了有关抗疫捐赠物资免税通关的操作指引,向社会公布了具有慈善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资质的20家慈善组织名单,开通了海外捐赠物资的线上办理通道。市民政部门还会同市红十字会、市慈善基金会,派专人驻点浦东机场现场办公,与海关无缝衔接,开启海外捐赠物资免税入关快速通道。
同时,针对海内外爱心组织、企业及个人在境外采购的捐赠物资运输难的问题,市民政局主动服务,得到拥有全球物流资质与货运能力的绿地集团鼎力支持,尽最大努力,将一批批国内紧缺物资,运抵上海、湖北抗疫一线。
主动作为统筹协调,有序引导捐赠资金精准有效使用

畅通了渠道,加速了物流,便捷了通关之后,如何使巨额善款及时、足额、有效地用于疫情防控?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下,市民政局会同市审计局、相关慈善组织、市红十字会等,专门建立了“抗疫慈善捐赠统筹机制”。
依照该机制,相关部门根据本市疫情防控实际,主动细致摸排抗疫物资需求,再据此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进而有的放矢地引导慈善组织精准捐助。目前,首批设计的六个项目,已全部被全市各慈善组织认捐实施,包括“社区防疫应急箱项目”“社区医疗机构防控物资项目”“发热门诊配置CT项目”“老年助餐支持服务项目”“养老服务机构疫控紧缺物资支持项目”及“小区物业夜班安保人员关爱项目”等。
通过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我们实现了社会爱心捐赠与抗疫一线亟需的供求对接,推动了社会各界的精准捐助,促进了善款善物迅速分配、有效使用,真正把社会捐赠的宝贵资金用在了疫情防控的刀刃上。
严格监管有效规范,确保爱心捐助信息公开、使用透明

慈善捐赠是助力抗疫的重要资源,必须予以严格监管、有效规范。疫情发生以来,民政部门切实加强对慈善组织的指导与监管,明确要求慈善组织必须依法依规报备公开募捐方案;对定向捐赠,切实尊重捐赠人意愿;对非定向捐赠,则加速流转、快速分配。此外,市民政局还要求慈善组织,对疫情防控的捐赠款物,一律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管理费。
为做好社会捐赠信息公开,市民政局建立了各基金会信息日报制度;从2月4日开始,通过上海民政微信公众号每三天公布一次全市社会捐赠收支汇总情况;从2月20日开始,每天公布一次。期间,还在新浪微博上公布上海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情况。
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监管规范,督促各慈善组织及时做好捐赠款物的接收、登账、拨付等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明细,主动接受捐赠人和社会监督。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