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消
返回

数字里的江苏:2019年数字经济有望占全省GDP 50%以上

新华财经·2020年1月9日 2636

  19世纪的蒸汽机车“旅行者号”缓缓前来,拉开了机器大工业革命的帷幕。

  近代以来,不断升级的产业体系持续为时代的列车配置资源,注入动力,推动人类社会走过电力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最终来到了今天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为典型标志的第四次科技与产业革命。

  仔细听,汽笛声犹然在耳,而创新的源泉已经从蒸汽动力替换为了数字动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广泛地深入运用,渗透于国家经济社会各方面各流域,驱动产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运行,改善企业发展、政府管理与民众生活,赋能这趟列车走进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巨大版图之中。

  世界的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已经达到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而江苏的产业体系、经济体量巨大,其转型升级和高端发展对数字经济也有着迫切的需求。

  《数字江苏建设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江苏省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占全省GDP比重超过40%,先发效应已经显现。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黄卫东向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指出,这一占比在2019年或超过50%。

  经过新世纪近20年来的创新发展,2019年,江苏以数字经济的强势崛起,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庆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面对未来,江苏也已然整装待发,以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下一个70年蓄力赋能。

  2019江苏数字经济关键词:思想强化、产业升级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首先是思想上的强化认知。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对江苏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清晰路径。

  与此同时,江苏在大数据、物联网、智慧江苏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及政策,在制度上保障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壮大。

  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吴先满在接受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在2019年,江苏省对于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比往年更加重视。“自2018年初省委提出‘六个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以来,到2019年在全省范围内已经为我们全省广大的老百姓、党政干部普遍接受和运用,在实际行动上也走得更远。”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其次是产业端的转型升级。

  2019年9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19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报告中,苏州、南京与无锡分别位于第三、第四与第十位。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充足的创新型产业与人才……这三座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程度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具有示范性及启示性。

  苏州是江苏最早跨入万亿GDP的大城市,吴先满指出,“近年来苏州创新的发展理念及做法是,一方面利用好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也重视国内科学家的智慧运用。”苏州工业园区就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合作成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2019年数字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突破。

  2019年,南京持续围绕创新名城建设,一方面利用好自身“中国软件名城”的产业优势,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产业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紧抓江北新区建设所带来的崭新机遇,靶向引入芯片、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金融生态圈。以创新名城引领数字经济新增长,以数字经济助推创新名城新发展,

  无锡数字经济的鲜明特点则在于物联网经济的进一步成长。据《无锡市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2019》显示,物联网产值已经超过2600亿元,“互联网+”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互联网+工业”领跑全省,“互联网+零售”突破700亿元……2019年底,无锡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数字经济正成为无锡经济发展新引擎。

  “更让我觉得欣喜的是,2019年苏中、苏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也在稳步提升。例如徐州、宿迁等地农产品流通销售、运输管理的数字化运用在不断加深;盐城在老城区内开辟盐南高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数字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吴先满对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表示。“此外,2019年底江苏省率先立法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也将为苏中、苏北的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十四五”数字经济关键词:战略先行、重点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达成。而面向“十四五”和更长远的未来,数字经济等新经济形态无疑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及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以战略先行、统筹规划指导生存和发展是必然选择。

  吴先满指出,有鉴于江苏近年来数字经济的高速增长,江苏在“十四五”期间亟待研究制定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地、大力地推进江苏经济的数字化、数字的经济化,由此丰富新时代江苏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内容。

  黄卫东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数字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与支柱,更是推动社会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国的三大产业结果分别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我们常说二产要超过一产,进入工业社会,三产超过二产,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近代许多西方国家都是通过金融业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但风险相对较高。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实质上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关键生产要素,将信息数字化后最终服务于社会,是最不容易出现问题的,也符合中国科技强国的发展战略。”

  吴先满对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表示,目前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属于战略性产业,但占比还没有超过50%,没有占据主导位置。“对于数字经济,我们的数量仅仅刚刚起步,规模还不够大,数量还不够多。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在扩大数量规模同时,也要保证高质量发展,数量与质量并重。”

  其次,是要全方位、全领域地推进。例如,以无锡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以及以苏宁易购为代表的新零售产业,分别实现了消费端和生产端的数字经济革命,也代表了江苏的优势与特色是“两条腿走路”。所以,数字经济的发展不能局限在某一个领域,而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城乡的各个部位、各个产业的各个部门、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广泛的重视运用。

  最后,在全面铺开的同时也要有的放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及民生领域“卡脖子”之处、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等重点寻求突破。

  吴先满还特别强调,要避免发展数字经济时带来新的不平衡和不公平,特别要重视苏北数字经济发展,结合生态经济区建设、苏北高铁网的形成、城市转型中的中心城市和新兴中心城市的培育来加大苏北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的发展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以信息和知识为生产要素,而两者的来源都是人才。江苏科教实力雄厚,是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相关人才的沃土。“对内,我们的科教力量需要转型,要转到重视数字经济方向的发展。既要研发、获得相关方面的知识技术专利,也要更多的将相关专利成果产业化。”黄卫东向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指出,“对外,要保持开放融合的心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数字经济时代下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