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消
返回

【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以数据要素为抓手 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

央广网·2019年12月24日 1023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究竟“优”在哪里?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还应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特邀百位专家纵论优势、聚焦发展。今天(23日)推出:《以数据要素为抓手,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解读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

  开篇立论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依托于互联网而产生的技术不断发展,数字经济站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舞台,并进入了高速增长的轨道。当下,我国从全球数字经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正在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有问必答

  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正成为科技创新的突破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参与分配的提法更是历史首次,这有着怎样的意义?在实践中应该如何发挥数据的作用?

  李勇坚:把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写到这么重要的一个文件里,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理论创新。尽管全世界好多理论家或者学者都在讨论数据生产要素的问题,包括一些国际组织,但是这些基本都是在学术探讨方面,很少能够落地。举个更形象的例子,我们的服装领域每年产生的库存大概占生产总量的20%多到30%,这就意味着这些库存的衣服基本就是浪费了,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数据利用起来,把它作为生产要素进到我们的开发模型里,浪费就没有了。

  我国对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始于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数据资源具有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能够打破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进入新时代,随着数字技术进入社会治理领域,将给政府治理带来怎样的新模式?

  李勇坚:我们把整个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相关的一些手段用到行政管理方面,它是国家做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单纯是一个经济上的概念。比如我们每到一个部门要去填表,原来我们填表要手写或者在网上填,现在填一次表就可以了,甚至系统会自动生成你的表,你自己写个字确认一下就可以了。

  如今,全球数字经济正迈入2.0阶段,消费互联网正在向产业互联网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被誉为“石油”的数据将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中小企业在流程再造中如何补齐短板、用好数据?

  李勇坚:中小企业不仅是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它都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它是就业的主体、生产的主体。如果说大企业起的是定海神针的作用,那么中小企业一定是社会经济生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时代不单纯是你在网上卖东西,它涉及到生产流程的改造,如果生产流程要改造,那么就一定要有生产的基础数据,但是我们国家中小企业恰好在这些方面都是很欠缺的。我们怎么让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产业互联网的好处,不是让产业互联网成为大企业的专利,所以大家要合作,不能自己埋头干,(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制造企业之间要融通。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电商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交易额占全球电商交易额40%以上,中国经验给全球各国带来了怎样有益的经验?

  李勇坚:原来我们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我们是规则的接受者。当数字经济来了以后,我们其实有我们的优势,比如京东有一个很发达的物流体系,他把这一套物流体系、管理体系放到泰国和印尼去,电商最大的制约不就是物流吗?使得他们的物流水平大幅度提高。我们的电子商务占了全球的40%,因为电子商务也形成了好多经验、好多规则、好多技术,这些其实是可以到海外去用的,我们积累的经验也可以作为全世界人民发展的财富。

  数说优势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占比同比上升1.9%,数字经济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9%,同比上升12.9%,超越部分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数字经济助力传统产业不断拓展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降低成本提高效能,未来将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