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IDEE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10-68250332  距离开展还剩:
中商基金受邀出席商业航天与太空经济研讨会(新闻稿)
中国电子商会 | 来源:中国电子商会 浏览次数:105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摘要:

20251024日,中国电子商会旗下中商基金投资企业——北京开运联合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运集团”)联合承办的商业航天与空间资源管理研讨会在北航会议中心召开。中商基金董事长窦明明受邀出席活动并作为嘉宾参加了产学研圆桌论坛的讨论,中商基金董事总经理陶磊及投资经理张潇一同参会。

此次活动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共筑商业航天太空新经济”为主题,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开运集团承办,中国航天基金会、北京开运平行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航空间与环境学院、北航宇航学院协办,汇聚航天产业链前沿企业及知名院校嘉宾二百余位参会,共同探索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路径。活动涵盖致辞、签约仪式、主题报告、商业航天产学研圆桌对话等环节。

  活动最后的商业航天产学研圆桌对话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郑海涛主持,参与嘉宾涵盖学界、业界及金融领域权威人士:国家航天局高分专项副总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赵文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有,中商汇投基金董事长窦明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宇航学院副院长张振华,航天工程大学空间目标感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刘德生。


对话环节设置的观众互动问答掀起现场高潮,观众围绕“星链带来的冲击应该如何应对”“企业如何融入商业航天产业链”等关键问题踊跃提问,嘉宾们结合专业洞察逐一细致回应。研讨中,嘉宾们一致认为,商业航天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整合型企业的引领,行业需要前沿企业积极串联科研、资本、制造等各方要素,形成协同创新生态。

中商基金董事长窦明明作为嘉宾,围绕“投资难点”“产学研融合”与“航天文化”三大维度,和主持人及现场观众的问答中分享了她在推动商业航天生态构建过程中的实战思考与战略布局。

一、 商业航天的投资风险和难点

窦明明董事长在发言中指出,当前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仍处于“火箭、卫星、制造、应用重复建设、各做各的,产业链严重割裂”的零散状态。她强调,我们作为投资机构,正尝试主动超越传统财务角色,承担起“产业连接器”的职能——通过链接卫星与火箭企业合作、推动制造与应用对接、引入海外先进模式,全力构建可验证的商业闭环。

“我们不仅投入资金,更协助企业对接订单、沟通政府、参与产业规划,”她表示,“唯有形成产业链内部的验证机制与订单闭环,才能真正推动行业从松散走向集聚。”

二、 产学研一体化——产学研融用

在探讨“产学研融用”体系时,窦董事长提出了“无我思维”,强调应站在产业全局视角,系统思考中国商业航天缺失的环节。她指出,单纯的技术投资已难以支撑系统发展,必须将国家战略、地方规划与海外经验相结合,才能实现有效落地。

她进一步分享道:“我们借助在二级市场与海外对标方面的经验,反向推动早期项目构建可上市、可并购的闭环模式。”目前,我们已在多地协助政府参与顶层产业规划、参与产业引导基金,推动形成“产业+政策+资本”的创新生态。

三、 航天科普和航天文化

针对商业航天如何实现“持续造血”的议题,窦明明董事长特别强调了文化赋能的重要性。她分享了在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ICDC)曾任职产业育成中心副主任的工作经历,指出“中国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但缺乏与之匹配的文化表达”。ICDC一直在倡导“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

她认为,“左手科技、右手文化”是商业航天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正如泡泡玛特凭借文化IP成就千亿市值,航天同样可以借助文创、科普、IP运营等方式,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生态,实现“科技强国”与“文化自信”的双向奔赴。

随着最后一个提问得到详尽解答,圆桌对话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收尾,进一步凝聚了行业发展共识。正如中商基金窦明明董事长所言:“当我们真正打破边界、构建枢纽,产业自会回报我们以商业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在这场跨界融合的浪潮中,我们正从资本推手转型为产业建筑师。商业航天的未来,愈发清晰、多元,且充满生机。

关于中商基金

中商汇投(深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基协登记编码:P1074083,以下简称中商基金)于2022630日注册成立于深圳市福田区,当年10月完成基金业协会备案,实际经营地为北京,是国有控股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

公司采用“国资控股+团队持股+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已与众多央企、国企、地方政府和A股主板上市公司等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公司拥有优秀的投资管理团队和行业研究团队,核心团队成员来自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大型央国企、上市公司、科研院所等,包括中航、中国兵器、国经基金、华夏基金(香港)、神州泰岳、北航投资等,平均拥有十五年以上从业经验,覆盖从成长期、成熟期到上市以及上市后并购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有能力深度、全程陪跑。依托国资产业资源和市场化决策机制,目前尤其在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深耕产业,创新“产业生态”式投资布局,在业内具有良好声誉。

“空天特色GP,高度聚焦,轻装上阵”。过去六年时间,高度聚焦空天产业,从星座、火箭、卫星、无人机等总体单位到核心部组件到下游应用,在行业内打造“专业、特色”赋能型GP。公司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升级”为使命,聚焦先进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无人装备、机器人)、数字经济(AI、大数据、数字基础设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伟大企业,助推科技进步。

声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本链接.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5号楼

电话:010-68250332
邮箱:service@cecc.org.cn

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CIDEE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ECC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805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商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