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包括交通运输等保障情况,下文为部分问答摘录:
南方都市报记者:
近期因为疫情,很多货运司机滞留在路上,也有市民反映,整体物流速度变慢,请问交通运输部,目前在物流领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哪些,下一步会有什么样的政策?谢谢。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 吴春耕:
谢谢您的提问。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点多、面广、频发,正如您所说,由于各地疫情防控影响到交通通行,出现了车辆滞留、物流不畅等问题。我们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梳理,发现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层层加码”的问题比较突出。货车通行依然困难。有的地区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货车采取一律劝返“一刀切”的管控措施。二是防疫检查点设置不合理,公路出入口拥堵比较明显,个别地区在高速公路主线或服务区违规设置防疫检查点。三是部分高速公路主动脉中断,交通物流末端不畅,主要是一些地方擅自关闭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和服务区。此外,还有一些枢纽集疏运不畅,邮政快递服务受阻,从业人员负担加重等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物流通畅,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10号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也就是国办3号明电。18日上午,国务院召开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物流保障工作机制,部署提出了十项重要举措。交通运输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保通保畅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昨天在国务院会议召开后,交通运输部立即召开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和部署落实,今天上午又召开了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指挥部的第一次会议,研究审议有关的贯彻落实举措和政策文件。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实现民生托底、货运畅通、产业循环来着力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千方百计、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把畅通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好落实。
二是建立集中统一指挥分工分级负责的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针对问题,列出清单,挂图作战,到期销号,跟踪问效,确保落实。
三是严格实施货车司机“即采即走即追”+“人员闭环管理”的举措。
四是加快推广使用全国统一互认的通行证,确保统一格式,办理方便,足量发放、全国互认,通行顺畅。
五是加快筹备设置和用好物流中转场地,确保货物接驳运输,人员闭环管理,互不接触。
六是要以上海及长三角等地区为重点,切实解决重点地区的物流供应链突出的问题。
七是畅通接诉即办、个案协调的工作渠道,充分发挥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电话的作用,采取24小时值班值守,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追踪、第一时间协调解决。
八是要用好用足助企纾困,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帮助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解决一批急难愁盼的问题。
九是充分调动物流保通保畅各方面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基层工作人员、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
最后是强化监测预警,提前谋划研判,制定工作预案,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吴先生,我想问的是,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附近,因此那里的封锁会对相应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担忧的是从港口向城市其他的生产地区的运送问题,想问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促进供应链和物流的堵点能够打通,使生产能够恢复。相对于上海来说,深圳是更早进行采取封控措施的城市,为什么深圳现在已经恢复生产了,而上海尚未恢复?谢谢。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 吴春耕:
谢谢您的提问。这一波疫情确实是点多面广,形势比较严峻。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一断三不断”的要求,来统筹做好公路、水路运输的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有关工作,全力以赴保障粮食、能源、化肥等一些重点物资和集装箱水路运输的稳定畅通。全力以赴保障上海港平稳有序的运行。您刚才讲到了上海港保畅通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现在全力以赴解决的问题,采取了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迅速部署落实,在4月12号交通运输部印发了通知,就保障港口畅通有序,保持内河航道顺畅,保障国际海运物流供应链畅通等提出了11项措施。
二是立即开展自查自纠,督促地方特别是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国务院的文件要求来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清查不合理、不合规设置的防疫检查点,仅批准保留的五个防疫检查点,个别港口航道船闸关停已经全部治理到位。
三是全力保障上海港的畅通运行,上海港提前安排了2.5万名工作人员进入港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交通运输部也成立了工作专班,与长三角的三省一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重点港航企业建立了每天调度的机制。
四是全力保障国际海运物流供应链畅通,引导主要班轮公司优化航线运力投放,全力做好我国主要的外贸集装箱航线的运力保障。
五是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刚才说到了,我们有一个12328的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地方及时受理,港口航道通行、港口集疏运车辆通行不畅等有关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也可以在这里通报一个数据,截止到目前,上海港船舶在港、在泊时间有所改善,根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也就是AIS大数据的分析,2022年4月11-17日,就是上周这一周以来,上海港船舶靠港靠泊的接卸运输比较正常,国际集装箱船舶在港时间、在泊时间较今年1-2月份有所改善,综合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装卸作业效率都有所提升。上周上海港的远洋国际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时间2.02天,较2022年的1-2月份降低了1.9%。较去年同期降低了43.9%。平均在泊时间0.99天,较1-2月份降低了11.6%,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
您刚才说的深圳和上海对比,深圳因为是早期暴发,现在采取措施已经有效解决,现在上海也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有序推进相关工作,我相信很快上海的运输问题、物流问题也会得到解决。谢谢。
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记者:
交通运输部明确要建立统一格式、全国互认、办理便捷的通行证制度,请问目前情况如何?谢谢。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 吴春耕:
谢谢您的提问。建立重点物资车辆的通行证制度,是应急状态下努力保障重点物资跨区域、跨省份运输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此,交通运输部向有关单位,对规范通行证的制度发放、使用管理等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截至4月17日,全国23个省份已按要求建立通行证制度,10个省份31个应急物资中转站陆续启用,上海港集卡通行证稳步实施,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明显改善。具体来讲,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第一,明确了通行证的启动程序。正常地区按照规定是不需要通行证,有疫情的地区,由中高风险所在地的省级联防联控机制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的形势和重点物资运输的需求,研判决定是否启用通行证制度。同时,前期已经印发通行证的省份,要加快与全国统一样式的通行证的过渡转换,做好工作衔接。
第二,我们规范了通行证的使用范围,通行证主要集中在医疗与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物资、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以及农业、能源、原材料、重点工业品等一些重要的生产物资。当然,启动通行证的省份也可以根据辖区内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实际需求,适当拓展通行证的使用范围。
第三,建立了通行证的发放渠道。已经启用通行证制度的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将按照全国统一格式来监制,由启用通行证地区的收发货单位来向所在地的发改、工信、公安、交通运输、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免费申领。这些部门都会根据保供企业、物资需求方、运输企业等收发货单位的需求,按照轻重缓急、注重时效、安全便利的原则,归口分别来核发。
第四,我们规范通行证使用的过程。通行证按照“一车一证一线路”来使用,人、车、证、线路必须是与通行证标明的信息保持一致,可以在有效期内重复使用,纸质的和电子的通行证具有同等效力。目前,我们正在依托信息化的手段,推动通行证网上办理,线上线下多渠道发放。对于持有通行证并符合防疫要求的车辆,有条件的地区要设立专用通道,保障车辆快速通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运输起讫地均未建立通行证制度的,无需办理通行证。
在通行证使用过程中,由于基层执法人员可能还不了解政策,信息共享不及时等原因,车辆在通行当中可能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我们也会公布有关电话,同时将发证的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开,对通行的情况进行调度,加强动态监测,督促有关地方部门及时协调处理,确保这个制度更好的执行,让大家走得更加顺畅。谢谢。
新京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目前遇到的全国跨省物流瓶颈,确保运输通畅,保证企业供应链稳定,确保生产能够尽快恢复?谢谢。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 吴春耕: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理解你提到的解决跨省物流瓶颈,确保运输通道畅通,可能主要是针对前一段时间大家反映比较突出的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关停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交通运输部从4月11日起,成立了公路保通保畅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每天开展调度,指导各地开展关停收费站和服务区的自查自纠工作。目前来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可以给大家通报一组数:截止到18日,就是昨天晚上,全国高速公路收费站临时关闭116个,占比1.07%,较前段时间来讲,前期关停的收费站已经有82.89%恢复正常运行。另外是全国临时性关停的服务区,目前还有61个,占比是0.92%,比开展自查自纠前,也就是4月10日,下降83.24%。现在看,这两个比例都已经控制在1%左右,也就意味着全国干线公路的大动脉已经基本畅通。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服务的一些场站保持正常运营和开放状态。同时路网保持畅通,也是确保物流畅通,特别是跨省物流畅通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近一阶段,我们加强对全国路网运行的监测和调度,从近期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受疫情影响和收费站、服务区关停影响,全国高速公路流量同比2021年大幅下降,长三角区域的高速公路流量下降更为明显。以昨天来讲,也就是4月18日,全国高速公路流量总共是2008万辆,2021年为3000多万辆,较2021年下降了39.46%。这当中货车流量664.25万辆,同比2021年下降了8.13%,降幅稍微小一点。长三角的一市三省,主要是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车辆总流量是247.76万辆,同比2021年下降了64.99%,降幅还是比较明显。货车总流量是134.01万辆,同比2021年下降20.85%。
从这几天的情况看,因为疫情,全国的车流量,尤其是长三角的车流量比正常要下降,但是随着关停的服务区和收费站的打开,以及各种措施的深入推进,现在全国和长三角地区的车流量,尤其是货车流量在缓慢地上升。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坚决贯彻落实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持续关注各地关停收费站、服务区恢复运营以后的实际情况和效果,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全力保障公路网运行的畅通,主要采取几方面的措施:
一是继续督促指导各地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保持开放运行状态,严格规范关停行为,有关信息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优化完善部省站三级调度、路警联动、区域协调的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加强路网监测调度,及时协调解决路网阻断堵塞等问题,确保干线公路畅通。
三是指导各地科学合理设置公路防疫检查点,进一步优化检测的方式和流程,减少车辆的拥堵缓行,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路网运行的影响。
四是不断优化服务措施。认真做好服务区滞留车辆人员的如厕、餐饮、加油等服务保障工作。在车流量比较大的服务区,我们还要加密设置核酸检测点,为货车司机核酸检测提供便利服务。
最后,要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受理投诉举报来电,按照“一事一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及时协调解决大家在工作当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谢谢。
中国交通报记者:
近期,受疫情影响,部分货车司机在运输过程中受阻。昨日交通运输部提出要对货车司机实行“即采即走即追”+“人员闭环管理”,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谢谢。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 吴春耕:
谢谢交通报记者的提问。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物流一线从业人员,特别是货车司机朋友积极投身各类物资的运输保障,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保障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需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大家非常辛苦。昨天召开的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也明确提出,对货车司机要实行“即采即走即追”+“人员闭环管理”的举措,这个举措是解决当前货车司机运输受阻、保障广大司乘人员安全顺利通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政策。这个政策,我理解核心的措施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通用,在有效期内不得要求重复检测;
第二,对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体温检测正常的货车司机,各地要直接放行,不允许再“层层加码”限制通行;
第三,对到达目的地时核酸检测结果超过48小时的,可采用“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方式,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也要立即放行,不得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通行。同时实行动态追踪机制,一旦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立即通知前方实施管控措施。
第四,建立和完善货车司机信息共享机制,实行“白名单”管理,对在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穿行,或停留不超过4小时的货车司机,不允许赋码“带星”。
此外,在工作中我们还将进一步提升针对货车司机的重点服务保障,加强值班值守,实行一事一协调,及时协调解决货车通行问题,落实滞留司机常态化服务的要求,保障滞留司机的基本生活。
借此机会,我也呼吁,广大货车司乘人员,在工作出行当中要做好健康监测和自身防护,出现相关症状要主动报告、及时就诊。特别是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货车司乘人员要密切关注“两证两码”,就是通行证、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证明、健康码、通信行程卡,看这“两证两码”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提前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避免在路上遇到隔离的问题。谢谢。
声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本链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5号楼
电话:010-68250332
邮箱:service@cecc.org.cn
CIDEE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ECC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805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商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