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2数智化转型峰会”上,海底捞作为餐饮业龙头企业荣获“新零售数智化先锋奖”,释放出餐饮行业走向数智化发展的信号。
不同时代的企业想要成功,关键要素都不一样。农耕时代的土地,工业时代的技术和资本,再到数字化时代的数据和算法。一家企业要想做成一家成功的企业、一家“百年老店”就得顺应时代的发展,走在行业的前列,不断转型、不断升级。
就海底捞的数智化而言,我们能看到的是海底捞所追求的,并不是科幻小说里炫酷的“无人餐厅”,也不是所谓的已经全面实现智能化的名头,它的数智化都是基于门店在运营中,产生的问题和整个餐饮行业的痛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少消费者对在海底捞用餐一个很明显的印象是:在海底捞吃完火锅身上没有火锅味,回去不用洗衣服;海底捞通风设备做得真好,都不像在吃火锅……而在这一点点提升背后,其实大有文章。
从2009年把这件“小事”当成一件“大事”来研究,到2010年初代产品进入实测阶段,不断地进行优化再到2012年初有成效开始逐步推广,直到2015年真正实现全新的智能化升级,海底捞的“海排风净味系统”已成了众多餐饮企业广泛使用的“无烟宝”。
为了消费者的体验感升级一点点,一个团队全力研究雕琢整整六年。这也让人感叹,难怪海底捞作为一个餐饮品牌,早在2019年底,各项专利就已多达近百项。它们的特点就在于,每一件都是围绕着用户体验而打造。
在后厨,大多数人看不到的角落里,也有数智化改造的身影。有不少消费者去过海底捞的智慧餐厅,也有消费者受邀参观海底捞后厨,都可以发现海底捞对数智化的探索体现在产品管理、食安管理、厨房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前台牌号到点餐再到上菜,海底捞的各项机器系统可以进行无缝衔接,不需要服务人员来插手。甚至小到后厨的一盘菜都有属于自己的数字编码,从哪里来,保质期多长时间都有标注,样本也有保留。通过系统可以随时查看每一盘菜的新鲜程度和整个库房的库存情况。而一旦发生什么情况,随时可以溯源到每一个步骤。
细到如此程度,也不过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餐饮业容易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而派号系统、机器臂、中央厨房、送餐机器人都是为了让服务人员减少重复性工作,从而减轻服务人员的负担,将精力放到服务顾客上,也减少一些工作上的失误,保证每一份食物的安全性不出现疏漏。
根据海底捞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海底捞智能化配锅机已在70多家门店应用,智能地排风设备已在600多家门店部署,传菜机器人已在超过1000家门店上岗。数智化不是为了打造不需要服务人员的餐厅,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这也是海底捞将智慧餐厅核心科技运用到更多家门店的原因。
声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本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