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高镛舒报道 “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的资金需求将比“十三五”有较大幅度增加,这么大的资金需求,不仅需要财政优先支持,还需要金融和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1月17日下午,广东省召开了《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委农办主任、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顾幸伟在会上介绍了广东省《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政策的出台背景,以及未来3年广东金融业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推动银行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投入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广东涉农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累计超过600家农业企业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广东乡村振兴板”挂牌,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业务在各地级以上市和主要农业大县全覆盖,基本实现省内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全覆盖、有信贷需求的农户信用建档全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全覆盖、基层移动支付应用乡镇全覆盖。
顾幸伟在会上透露,农业农村部门下一步总的工作就是推动政策落实,推动各家银行投更多的钱到“三农”领域。
“我们将继续搭建一些行之有效的平台,并推动落实,搞好培训、督促和引导。此外,与金融部门一起,结合农业的特点来研究金融产品,是我们长期和持续的一项工作。”顾幸伟说,“目前我们正在办理注册手续,把金融支农联盟转化成金融支农促进会,推动“乡村振兴板”、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等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督促政策的落实,督促各家银行不断地通过调研探索出一些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出来,引导各个方面来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之中。”
广东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李兵在会上表示,将督促银行保险机构逐条落实《实施意见》要求,定期开展银行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实施差别化监管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推广“农业保险+”成功模式,确保顺利完成农险高质量发展3年目标。
实现乡镇移动支付应用全覆盖
“移动支付是缩小城乡支付服务差距的排头兵,开展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有利于带动金融资源下沉,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陈玉海指出,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联合省金融局,于2020年率先在全国启动并建成100个移动支付示范镇,接下来在巩固示范镇建设成果的同时,还要增强示范镇建设效能,确保2022年再建成100个移动支付示范镇。“我们围绕农村、农业、农民的支付需求,积极探索移动支付与民生支付、消费扩容提质和产业振兴发展精准对接的模式,推动实现乡镇移动支付应用全覆盖,切实将移动支付服务嵌入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方方面面。”
金融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东省农信联社主任麦延厚在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省农信联社将聚焦“三农”、坚守支农支小,坚决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百米”。广东农信计划投放超过1万亿元的信贷资金,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切实解决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供给不足问题。
他透露,在推进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目前,已在全省12700个行政村建设粤智助政务机14400台,为广大农民提供88项政务服务和16项金融免费服务。在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方面,接下来将通过“营业网点+便民服务站+电子机柜+线上平台”四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实现全省1100多个乡镇、2万个行政村基础服务全覆盖。通过整合云闪付、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积极打造“悦农e付”支持农村金融领域。独家发行“乡村振兴卡”,兼容信用、支付、理财等多种功能,支持农民勤劳致富。
每年至少新增3-5个信贷创新产品
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坚表示,2017年11月,广东批准设立全国首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截至2021年年底,基金累计完成了认缴规模208亿元,实缴105亿元,投资项目51个。
据介绍,广东省先行先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发挥国有资本带动辐射力量,带动多元资本138亿元投向我省农业产业,带动比超过1:2,并且先后引入了新希望、温氏、海大、江西正邦、江西双胞胎、湖南唐人神、诺普信等省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上市公司,以及广东农垦等国企和路易达孚等跨国企业。
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冯必凤表示,农行将在进一步做深做透产业园服务的同时,围绕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投入,逐年提升对集体经济组织、涉农企业、农户等各类主体的信贷覆盖率。在产业园实施主体贷、乡村振兴产业贷等系列创新产品基础上,每年至少新增3-5个创新产品。同时,将“一镇一金融服务方案”落到实处,打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声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本链接.